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园区通—数智化人才供需平台”为例

    张松;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加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挑战,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依托“园区通—数智化人才供需平台”,构建了“数据驱动—智能诊断—动态优化—持续反馈”的专业动态调整闭环机制。该平台整合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技术,实时采集企业岗位需求与院校专业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生成精准匹配报告,显著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表明,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专业调整中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实践经验。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平台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协同,推动其向省域乃至全国层面扩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2025年03期 No.1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刘丽;曹爱民;郑春辉;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对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全面发展。

    2025年03期 No.170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数字化转型与跨界合作双驱动的职教援外培训模式探索

    黄文锋;陈思;

    在全球化及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援外培训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职业教育援外培训的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融合与系统集成的困难,跨界合作存在模式创新与协同障碍,培训体系的设计、评估及文化交融等问题有待优化。针对现存问题,亟须重塑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引擎,包括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与平台构建;开创跨界协作多元联动新模式,促进文化交融与协同保障;通过策略优化与实践精进,实现培训项目的精准定制、科学评估及跨界合作难题的有效破解。

    2025年03期 No.17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路径探索

    史秀娟;李霞;

    随着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规划深入实施,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作用日益凸显。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仍面临多主体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沟通协作程度不高、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实际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形成利益相关者共同体、构建利益相关者沟通协作机制、强化非学历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体系建设等路径提升办学能力。

    2025年03期 No.170 23-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教育教学改革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黄黎容;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全面探究与之相适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策略。通过挖掘新质生产力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深化以及实践教学强化等方面的潜力,旨在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指导,助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5年03期 No.170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

    刘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基于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以文化教学为切入点探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有利于提升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为高职院校留学生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No.170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杨琼;李亚男;刘珮;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作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有效实现研学旅行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

    2025年03期 No.170 45-4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认知与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进路

    张识君;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彰显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时代品格、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以及顺应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意识薄弱、实践场域疏离、方法创新迟滞和评价机制僵化等挑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在目标维度实现认知与实践的双向融合,在内容维度实现现实问题与课程模块的深度耦合,在方法维度实现技术赋能与教学模式的迭代升级,在评价维度抓好动态监测与长效反馈的机制设计。

    2025年03期 No.170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昆山之路”精神内涵融入属地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王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关键路径。“昆山之路”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潜在的思政价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昆山之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教育价值,综合分析属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针对目前属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融入意识不够、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突出问题,提出属地高校应从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实践、打造校园文化、强化师资保障等多方面着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实效。

    2025年03期 No.17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优良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范化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优良家风建设,强调以弘扬优良家风实现对人的涵养。优良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方式,既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良家风创新发展,亦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良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高度契合性、教育环节固有的连续性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二者协同育人提供了发展契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必须持续推动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坚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多维场域联动育人,不断强化内容建设、健全组织机制,以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育人目标。

    2025年03期 No.170 62-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教育与管理

  •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双预控机制”研究与实践

    张宁;陈俊;

    在智慧校园建设全面铺开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正面临安全风险种类繁多、治理体系分散以及响应机制滞后的多重复杂挑战。研究基于“双预控机制”理论,融合智慧治理与系统韧性理念,专注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预防,系统性地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安全管理中的结构性缺陷,提出了以“泉校安”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包含“风险台账、责任清单、智能巡检、绩效考评、智能预警、协同治理”六大要素的智慧化双预控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平台在制度实施、责任落实以及协同治理等方面的成效。研究指出,平台治理、数据驱动与制度融合的深度整合,是高职院校提升安全治理效能与韧性的核心途径。

    2025年03期 No.17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家校社共育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路径研究

    郭奕晶;白海峰;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其法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成长,更直接影响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培育与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家校社共育则是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协同困境的基础上,探讨提出家校社共育青少年法治素养的实践路径。研究指出,应通过夯实家庭基础、强化学校主导、拓展社会资源、完善协同机制,建立常态化育人共同体,以期深化家校社协同并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进而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助力。

    2025年03期 No.170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数字时代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张一鸣;

    在数字时代,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在分析当前困境的基础上,融合自我决定论(内部因素)和新质生产力(外部因素)的核心理念,为数字时代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创新路径:以自我决定论的自主感为核心,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为导向,提升青少年的职业决策能力;以自我决定论的胜任感为支点,以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内涵为指标,培养青少年的职业核心能力;以自我决定论的归属感为纽带,以新质生产力的协作理念为依托,构建青少年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2025年03期 No.170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新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样态及优化策略

    胡静;佘昉;朱秀娟;

    “新双高”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教师搭建更加广阔的成长舞台,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高超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当前依然存在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机会不足、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在明确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推动“新双高”实施的有力支撑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构建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加强教师培训与研修,提高教师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一体两翼”的产教融合平台的功能等优化策略。

    2025年03期 No.170 88-9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政治·经济·法律

  •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体育实践——基于沛县“村界杯”的个案考察

    刘艳芹;刘红霞;

    乡村体育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赋予体育事业的使命任务。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村界杯”为个案,基于布迪厄理论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体育实践。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体育实践从乡村体育人口、乡村体育产业、乡村体育文化、乡村体育生态、乡村体育组织等方面确立实践目标,通过党建引领、人才示范、村民主体、多元协同的实践方式,深化改革原有惯习、资本、场域的实践基础,从而构建“乡村体育+”多层次新惯习、多元化新资本和多维度新场域,梳理的实践逻辑为其他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体育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3期 No.170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言语有效性视域下高校仪式活动的功能重构研究

    张晓霞;

    高校仪式活动是通过符号和言语传递价值观念、凝聚情感共识、传承优秀文化的教育行为,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哈贝马斯言语有效性原则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仪式活动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结合言语有效性的具体原则,对当前高校仪式活动功能发挥现状进行批判性检视,可以发现其存在价值塑造功能受阻、情感凝聚功能失灵、文化传承功能弱化等问题。对此,文章以言语有效性原则为指导,从强化价值引领,让仪式活动有“高度”;深化情感投入,让仪式活动有“温度”;深挖文化内核,让仪式活动有“深度”三个方面着手,使高校仪式活动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2025年03期 No.17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文化与传播

  • 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转型研究

    陈星伊;王媛;

    数字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正在经历模式转型。通过建立分层服务模型、动态响应机制和资源与需求相互促进的结构,推动服务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在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形成“需求感知—场景重构—权益保障”的服务体系,面向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结果显示,用户需求是推动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转型的关键。借助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果,分层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共生机制促进知识生态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正逐步由资源提供者转向知识服务的组织者,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支持。

    2025年03期 No.170 112-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新时代艺术设计创作人民性的构建路径研究

    陈燕玲;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坚守人民性立场成为新时代对设计师的新要求。解决了“设计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之后,“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仍是新时代设计创作中的一大难题。人民性的审美特征贯穿于设计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坚持作品从群众中来,扎根田野做乡村设计,将人民视为设计批评的主体,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做绿色设计是实现新时代艺术设计创作人民性理想的路径选择。

    2025年03期 No.170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