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济南研究

  • 加快推进济南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孟姝瑱;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以济南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调研内容,发现与民营经济发达的其他城市相比,济南市民营经济在龙头企业、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民营企业融资难、区县分化严重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构建民营经济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融资环境、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创建企业家队伍,更好地推进济南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06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高职教育研究

  • 职教集团平台下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研究——以济南市现代物流集团为例

    王振平;陈嘉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而校企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则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渠道。针对当前职教集团所存在的企业角色弱化、缺乏过程管理、校企双主体育人不合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职教集团的运行与监控机制,积极搭建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平台,创新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发展模式,切实实现职教集团校企融合发展。

    2021年06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

    曾招喜;

    高职教育育人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育人的各个方面。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首先搭建起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三位一体"框架,然后依次界定育人规格、精选育人内容、确定育人路径,最后以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索菲特大使"班和"山东大厦培优"班为主,大力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取得明显育人成效。

    2021年06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旅游企业对高职旅游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分析——以济南地区旅游企业为例

    陈鲁闽;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旅游产业在不断变革中急需大批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去支撑和促进区域内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通过对济南地区的37家旅游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旅游企业对高职旅游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针对济南地区旅游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情况,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互联网相关技术技能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旅游职业的热爱和职业责任感,加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

    2021年06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探究

    左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又使得市场人才队伍出现供需失衡。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双高计划"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大力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但在实际人才培养教育中,出现了专业体系不科学、师资队伍较薄弱、校企合作不深入等现实问题,成为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阻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需深入总结这些问题原因,以改革专业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等方面为出发点,全力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021年06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宫珂;孔倩;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建设内容,已被纳入了"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其中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深化双创教育的新关注点。文章首先明确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强调"专创融合"的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制约"专创融合"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济南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了"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即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平台、师资队伍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建议,旨在对同类院校进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思考。

    2021年06期 28-3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高职院校博雅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玉;

    博雅教育历史悠久,其课程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文章通过梳理博雅课程体系发展历史,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博雅课程体系的构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博雅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两个模块,前者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拓展知识面为主,后者通过体验课程、竞赛、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2021年06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高职院校“一主线、双课堂、三渠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樊悦宁;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一线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学生立德修身、术业专攻、鼎力聚能,打造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制定"德、技、能"共修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主线,借助线上线下互融式双课堂育人平台,基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育人资源,打造一个空间广、课程多、方向准、目标明的育人格局,对于高职院校完成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探究

    王国芬;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就学生管理方面,高职学生有其明显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有效激励等途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济南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建立了专业班主任制度,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笔者结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实际,对提升兼职班主任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发挥班主任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021年06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学科教学探讨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财经类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探索——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为例

    李昕一;

    随着劳动教育进入新的全面发展阶段,劳动教育机制正在不断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也亟须构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当前,高职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机制仍然存在着定位不准、与专业融合度不够高等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高职专业课程可以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质量以及供给方式四个方面与劳动教育元素进行对接,从而提升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精神的崇尚,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1年06期 42-4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高等数学教育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探究

    陆光洲;

    数学思维是高等数学教育的核心,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本身属于思维相关学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凸显数学教育价值,助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究高等数学思维特性及内涵,了解高等数学中存在的几项重要数学思维,并根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2021年06期 45-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创新型英语师范教育“3E”教学模式分析

    张静;

    "3E"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体验、探究及表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可将"3E"教学模式引入英语师范教育,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文章阐述了英语师范教育中的"3E"教学模式,并从体验、探究、表达三个角度展开创新型"3E"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析,旨在构建体验式、探究式、表达式英语师范教育课堂,培养创新型人才。

    2021年06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基于OBE理念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栓成;吕南南;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文章以OBE理念为指导,尝试对"旅游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实践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对"旅游心理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对旅游实践项目的参与度,大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和创新发展。

    2021年06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OBE理念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王昭宁;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和持续改进,在教学环节优化和教学成果评价促进等方面进行突破。文章分析了OBE理念的内涵,结合当前高职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教师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成果评价方面,构建优化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2021年06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信息与网络”课程模块在线课程构建研究——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视角

    朱子男;

    创新是国家强盛、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开展,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日益重视,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与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在线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对"信息与网络"在线课程特点与创新创业的理念进行分析,提出了"信息与网络"在线课程模块的构建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对学生网络安全的知识与技术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021年06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以休闲体育理念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探索——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卫扬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短板已经逐渐突显,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休闲体育概念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得以渗透。文章以"休闲体育"理念为导向,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切入点,从立足该校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路径进行思考与探索。

    2021年06期 61-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高职高专立体化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王玲玲;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和教法成为新常态,为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带来了机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新发展的路径。教材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重视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必须要走好的一步。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立体化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背景,探讨了高职高专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提出了高职高专教材立体化管理的方法,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材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2021年06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职业语文新课标下的课程建设思考

    李恒;赵志颖;

    受时代背景、现实需要、教育理念和教育测量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职业语文课程标准有着显著的提升必要。因此,教育部2020年颁布了新版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的颁布,为探讨如何将语文知识转换成未来职业素养,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新的契机。尤其在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的新文科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探索出新的语文课程建设方向,从而形成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位一体的强大教育合力,这是探讨职业语文课程建设的新角度。

    2021年06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王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相融合,激励引导大学生鉴往知来,在学习中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精神养料,在奋进中培养历史思维;筑牢信仰之"基",在历练中汲取经验智慧。自觉地将自身的志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个人成才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通过分析高校"四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结合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维度,最后提出了融合路径。

    2021年06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研究——以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王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地域文化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课程地域特色,彰显了课程的人文情怀;两者相生相成,课程思政又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文章以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建设为例,在课程体系设计、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等方面探究了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路径。

    2021年06期 74-7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对分课堂模式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刘伟;

    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依托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以及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对分课堂与课程思政结合,依托对分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增加思政考核内容。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21年06期 77-7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黄亭匀;

    高职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在属性特征为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提供了开阔的全球视野与学以致用的行动导向优势,体现了丰富的思政价值意蕴。从立德树人视角来看,强化课程的思政功能是当前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因此,文章从顶层设计、重构课程、挖掘资源、创新方法、改进评价、师生共建六大维度,探讨了高职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实践路径,以期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建言献策。

    2021年06期 80-8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课程思政在“应用心理学专业英语”中的探索与实践

    张涵;

    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且决定着我国未来的教育质量。在师范生群体中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强化师德教育,是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重要途径。专业英语是学生了解本专业世界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向世界传播我国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桥梁,本研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提升师范生的育德能力和德育水平,培育新时代人才。

    2021年06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新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以“电子竞赛培养与实践”课程为例

    宁宇;张昂;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对培养人才和提升我国综合创新能力起重要支撑作用。在以往教学体制中,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类课程较少,因此,立德树人教育和专业实践培养能够做到有机有效融合较为困难。当前,如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践类课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电子竞赛培养与实践"课程为例,参照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设定教学目标,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设置新产业背景、新技能和新实践方式的教学内容,将强国精神、"三全育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元素贯穿课程始终,对如何高效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1年06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刍议——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王艳娟;崔敏;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尚道德情操的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耐心细致地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更要深入挖掘课程里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承担着培育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重任。文章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梳理并总结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巧妙融合,在传授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品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2021年06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付晓萍;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从重修教学目标、重塑教学设计、融入新思政素材、运用新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充分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发挥好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的建设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考。

    2021年06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教育与管理

  • 湘楚神话中的生态价值观对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启示

    吴婷;

    当前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大学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力量,湘楚神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湘楚神话传说中的生态教育资源,确立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挖掘的原则,探析湘楚神话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内容,对构建良好的生态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高校体验式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张晶;弋媛;

    体验式生涯教育模式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提升生涯教育育人效果的有效方式。基于传统生涯教育模式面临着实践性和体验性不足等问题,综合经验主义理论、认知同化论、发生认识论和体验式学习模型,提出基于教学层和学习层的"双层体验式生涯教育模型",为高校生涯教育提供有效实践范式,可以整合学生生涯经验,增加生涯认知,提升生涯效能感,最终促进生涯成熟。

    2021年06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与信息技术介入策略

    张婕;

    高校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必须要高度重视。大部分高校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管理人员不足、安全应急设施不完备、危化危废管理不规范、实验室各要素风险实时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信息化时代,要将信息技术充分介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践,探索科学、创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综合提高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

    2021年06期 107-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文化与传播

  • 郭寿生与中共在烟台的早期革命活动

    王海鹏;孙建霞;

    郭寿生是烟台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烟台地方组织的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郭寿生创办《新海军》月刊,建立"新海军社",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革命力量,有力推动了烟台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郭寿生及时向党中央递交《最近烟台报告》,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参考。郭寿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中共在烟台的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21年06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短视频赋能下的高校沂蒙精神优化传播策略

    许静;刘庆松;

    沂蒙精神在高校进行短视频传播,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要求,符合媒体传播的发展规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目前,沂蒙精神在高校短视频传播,存在着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单调、受众关注度低、传播效果较差等问题。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传播主体多元化;多方式讲述沂蒙故事,实现传播内容多样化;聚焦青年学生心理需求,提升受众关注度;多方式互动反馈,增强传播效果,高校沂蒙精神短视频才能实现优化传播。

    2021年06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生命的秘境与歌者的行吟——论张炜的诗歌创作

    杜玉梅;

    张炜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座重镇。五十多年来,张炜在探索诗歌的艺术道路上同样创获颇丰。张炜的诗纯粹而深刻,呈现出立足时代文学脉络的文体自觉性和创造性,为当代新诗走向成熟进行了新的选择与尝试。同时,张炜的诗充满着生命与哲理的美学意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之路。通过考察张炜诗歌的创作概况、分析研究诗集《不践约书》的语言提炼和意象建构来探讨张炜在诗歌方面的创作特色。同时,对诗歌创作的分析能够为长期深入地研究其文学创作、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山东地域文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2021年06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高职图书馆青年馆员培养策略探析

    杨宪明;武智强;

    青年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希望,高职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馆员队伍的培养。高职图书馆需要高度重视青年馆员的培养工作,认识到青年馆员在思想特点、职业倦怠、职称瓶颈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从加强思想建设、增强组织管理、打破职称瓶颈和重视科研工作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顺应青年馆员的思想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其能力提升与素质提高。

    2021年06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院校阅读推广服务路径

    王君兰;李世刚;刘小红;

    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为学生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育科学的阅读习惯,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阅读推广活动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队伍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资基础和人才保障,通过馆校合作、馆社合作、馆际合作等多机构协同合作方式,打造阅读推广特色品牌,拓展阅读推广新领域,创新多元阅读形式,以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基地作用,助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发展。

    2021年06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全媒体出版下编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梁赛平;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优化,诸多现代化信息技术、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互联网资源逐渐成为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新途径,打破了出版界乃至整个行业的传统格局,在改变大众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对编辑工作者的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深度分析了全媒体出版语境下编辑应具备政治素养、编辑业务素养、学术素养、法律素养、新媒体技术应用素养等五大核心素养,提出构建完善的全媒体出版编辑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考核与激励制度等提升编辑工作者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年06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