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期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涵、实践与优化策略研究
张晓楠;赵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出现,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如各方利益协调困难、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以及发展策略,对于推动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质生产力人才诉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逻辑和契合路径
庞文静;刘雅丽;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使命担当。文章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明晰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契合新质生产力人才诉求的现实路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孔令柱;张志华;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新天地,为高职院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且创新开展高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自觉把自身安全建设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去,通过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等途径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探索和实践国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和守护师生安全无死角,协同推动形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的前途命运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贡献职教力量。
人工智能驱动高职教育变革的意蕴、模式与实现路径
胡澹;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型经济模式都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具备创新性、复合性、高适应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智能时代发展。文章基于“双核双螺旋+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人工智能驱动高职教育“三融合四转变五提升”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上形成联动,最终推进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
赵燕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是国家精心设立的一项旨在全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奖励制度,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在这一奖励制度的激励与引导下,获奖教学成果的含金量日益提高,教育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该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文章通过厘清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阻碍其发展的现实桎梏,为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寻求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重塑奖励结构,由高端化走向多层次;重塑评奖机制,净化教学成果奖评奖生态;加强教师能力培养与资源支持,鼓励一线教师参与主持。
技能型社会赋能的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新向度、新挑战及新路径
丁馨;课堂革命是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彰显类型特色、聚焦技能养成、做到面向全体是新时代课堂革命的新向度。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课堂革命仍存在一些痛点、堵点和弱点,影响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新时代的课堂革命需要探索新路径:弘扬主旋律,精心培育,营造推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抓好主阵地,多维分类,探索课堂育人的实践类型;打胜主战场,技术支撑,打造互动高效的高职课堂;育强主力军,凸显混编,构建能工巧匠、专兼互动的教学创新团队。
思辨能力赋能英语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创新研究——以地方高校“英语辩论”课程为例
丑远闻;思辨能力是外语教育的关键能力,是英语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依据“从做中学”教育理念,采用课堂观察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四位一体”思辨教学培养英语拔尖人才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英语思辨教学改革及基础学科英语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秦广久;贾德芳;谭启忠;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新特征、新使命和新目标。高校应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新时代创新性劳动教育五大核心目标,探讨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合理念和理论体系,打造多元化劳动教育培养模式,融入学科教育、科技创新活动、日常生活等教育场景,探索极具实效性的劳动教育新范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沉浸式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方璇;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沉浸式传播时代。沉浸式传播是一种以人的全面沉浸体验为核心、以多媒体融合环境为载体的新型传播形态。在当前沉浸式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价值引领、话语建构、人际交互等方面的挑战。对此,高校应当从完善技术基础设施、强化舆情引导能力、提升教育主体素养及优化话语体系等方面着手,把握技术发展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数字画像赋能大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江明哲;白银;梁菲;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画像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育人实效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思维,成为驱动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教育范式革新的重要“激活函数”,推动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新变革、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新动力、契合了“数字青年”的新需求。研究从本体论、目的论、主体论、系统论和环境论五个视角对数字画像赋能大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意蕴进行阐述,在探索数字画像赋能大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汇聚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评价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实践路径,从而不断生成数字画像驱动高校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教育提质增效的新动能。